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 第一百二十章 备战

家兄朱由校 第一百二十章 备战(2/2)

目录

    在魏忠贤心里滴血的时间里,朱由检和朱由校先后吃完了饺子和面食,最后用泡茶漱了漱口后,便吐出了泡茶。

    宫女上前为他们二人重新洗了洗牙,随后好皇兄才起身道:

    “你推举的那个山东巡抚袁可立,他倒是干的不错。”

    “怎么了?”朱由检很好奇,而好皇兄道:

    “他给我上疏七策,第一策练辽兵,第二策拉拢北虏,第三策慎防守、第四赏功罚过,第五策充实京营,第六策储备粮秣,第七策善用人才。”

    “这几条、怎么做他都说的很清楚,十分有条理,比朝中诸多大臣更有建议。”

    “说实话、如果不是弟弟说把他留在山东可以改善山东局势,我都想把他调入京中,为兵部尚书了。”

    朱由校不由感叹,而朱由检则是笑道:

    “有些事情,坐在高位不能处理,始终在下面更容易做一点,就如我和哥哥,哥哥不方便做的事情,我来做。”

    “呵呵……你这话倒也没有错。”朱由校笑着回应,随后又道:

    “那袁可立、上任不过一个半月,就编练了登州、即墨、文登三营,得兵九千。”

    “我估计,等这九千兵马练好,他就要开始对备倭司下手了。”

    “这样不是很好嘛?”朱由检笑道:“山东如果能供应辽东,那就可以减轻辽东百姓的负担了。”

    “另外哥哥等山东政务澄清后,也可以单独为辽东设立一个承宣布政使司了。”

    辽东因为明初人口只有几万人,因此朱元章和朱棣都没有成立一个布政使司在当地,因此从行政上来说,辽东是属于山东管辖的。

    如果辽东能单独成立一个布政使司,便能安定大部分辽东百姓的人心。

    以辽治辽的路子一旦走通,之后大明财政情况变好之后,就能减轻辽东百姓的赋税,把辽东当地军屯田裁撤后均分田地给百姓了。

    这么一来、万历年间留下来的烂摊子,以及矿税的影响就能降到最低,辽人也不会做出宁愿投虏,也不投朝廷的举动了。

    “设布政司一事,还是先看看弟弟之后能在辽东查出多少百姓吧……”

    朱由校瞥了一眼朱由检,而朱由检却道:

    “辽民百姓,若是要清查倒也简单,待接管了蓟镇兵马后,再裁撤其他地方的卫所,差不多也可以裁撤辽镇兵马了……”

    “话虽如此,弟弟有没有想过,在更换蓟镇后,其他八镇会怎么想?”朱由校特意询问了这一点,并提醒道:

    “北镇抚司的消息里,辽西的一些将领,对于浙兵和川兵入驻辽沉的非议可不少啊……”

    朱由校在敲打朱由检,或者说是提醒。

    南兵和北兵的矛盾中,最激烈的就是辽兵和浙兵。

    两方的问题是在朝鲜之役产生的,原因是当时李如松叫浙兵去攻最难攻打的地方,又命令全军不能收割倭寇的首级。

    结果所有人都这么做了,但李如松却叫自己的家丁去收割日军尸体的首级。

    要知道、大概是一颗日军首级是五十两银子,为此浙兵和其他客军的将领当众大骂李如松。

    之后李如松自然也给其他兵马使了不少绊子,戚金当时也在朝鲜,自然是见证过那一幕的。

    所以戚金对辽东将领的报复难免,而戚金和秦邦屏率领一万人入驻辽沉,如果长时间没有立功,难免会惹得辽东将领非议。

    不过对于这一点,朱由检却道:

    “哥哥请放心,还是如我之前所说一样,老奴盘踞在山区之中,只有以战养战才能稳固内部。”

    “不出意外、应该就在这几个月,老奴就要举重兵进犯辽沉了。”

    “如果真如弟弟所说,那可以记一功。”朱由校微微皱眉,而这个时候脚步声也从养心殿外传进来。

    带着厚厚一摞奏疏的王安和两个小太监走进养心殿,对朱由检、朱由校作揖道:

    “万岁、该处理奏疏了。”

    “行了,我知道了。”见王安走进来,朱由校有些不喜。

    他还沉浸在和朱由检聊天的氛围中,突然有人叫他要去工作,换谁也不会高兴。

    “哥哥先忙,我去盔甲厂看看,这次估计要在京城待半个月左右,哥哥不用太过挂念我。”

    见好皇兄要处理奏疏,朱由检也站了起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后对他最后关心道:

    “开春之后水汽重,记得叫人在勖勤宫多加些薪火。”

    “嗯,我知道了”朱由检回礼作揖,随后便走出了乾清宫。

    不过在他走出的时候,魏忠贤这厮却在门口就等,见到他时连忙陪笑道:

    “殿下……”

    “怎么?”朱由检一看这老太监的皱脸,就知道他肯定有事情找自己帮忙。

    果然、不出他所料,魏忠贤送着朱由检走上乾清宫前往外廷的大道后,便赔笑道:

    “殿下、那王安……”

    听到魏忠贤的话,朱由检平澹自若的回应道:“你也看到了,不是我不想让王安走,甚至王安自己也想走,是皇兄不让。”

    “不过……”说到这里、朱由检瞥了一眼魏忠贤道:

    “你手下的王体乾倒是一个不错的人,你可以试试举荐他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听到这话,魏忠贤的老脸笑着舒展开来,如同一朵绽放的菊花般。

    “行了、好好伺候皇兄吧,不用送了。”朱由检交代了一句,便带着人走出了乾清宫门。

    至于魏忠贤,则是赔笑着一直站在门口,等着朱由检走远之后,才高兴的转身向着乾清宫走去。

    反倒是朱由检,去看了一眼盔甲厂的甲胃生产、随后又叫人将他从昌平带来的五万两留给孙良后,他便返回了勖勤宫。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每日就是在中左后门练练马术、又或者去御膳房弄出一些好吃的东西。

    不过这么一来、倒是因为米线、米粉等东西吃的有点合好皇兄的胃口,他被多留了半个月。

    留在京城的日子里,不是天天吃东西,就是出皇城去逛逛,看的多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倒是在一月二十七这一天来了一个好消息。

    “殿下!陆同知来信、说是已经和秋税、漕粮,戚副总兵抵达沧州了!”

    开春好时节,朱由检正躺在勖勤宫躺椅上,用蒲扇盖着脸晒太阳的时候,一个小太监却喜出望外的跑了进来。

    “嗯?”朱由检侧过头,用蒲扇挡着刺眼的阳光看向小太监,反应过来后才坐了起来,接过小太监手中的信,拆开看了起来。

    一目十行的看法,很快就把信的内容看了一遍。

    看完,他松了一口气,因为陆文昭和戚元辅两人会在中途分开。

    戚元辅会带着八千浙兵前往天津卫,乘船沿岸北上,前往辽阳驻防。

    走海路的话,应该一个月不到就能抵达辽阳,也就是说可以在三月前抵达辽阳。

    “倒是差不多了……”朱由检摸了摸下巴,不过又想起了军粮这东西,于是对旁边的小太监道:

    “你把这信送去乾清宫,给皇兄看看,并替我问问皇兄,能不能给戚元辅直接调二十万石军粮,乘海船前往辽阳,变相作为辽沉两城的军粮了。”

    “是……”小太监微微颔首,随后顿了顿又对朱由检道:

    “对了殿下、辽阳的戚总兵那边也来信了,说是派人看过了辽阳到鸭绿江,辽南一带的地形,最少有千万亩耕地。”

    “不过……”

    “说!”朱由检皱眉,很不喜欢别人支支吾吾的模样。

    小太监被呵斥一声,也老实说道:

    “戚总兵说,辽南有海州卫、盖州、金州、复州、义州五卫二十一所,军屯田就占据了辽南五分之一的耕地,并且大多被当地卫所军官所贪墨。”

    “又是卫所……”朱由检倍觉头疼,他真想一口气把大明全天下的卫所裁撤。

    五卫二十一所,就是近五万军户,近两百五十万亩耕地。

    真的裁撤,随后将军屯田发给军户,估计辽东的粮价能稍微平抑一些。

    不过眼下辽西的将门都没有收拾,更别提辽东的卫所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只能对小太监道:

    “给戚金回信,就说卫所先不用管,叫他和秦邦屏警惕些,老奴应该会在二月底,三月初进犯辽沉。”

    “叫他记住,辽沉不可失,失则满盘皆输!”

    “奴婢清楚……”小太监老老实实回应,随后见朱由检不在再交代什么,便准备去乾清宫传话。

    不过、也就在他走出之后不久,一名锦衣卫便走进了勖勤宫的院子,单膝下跪对朱由检作揖道:

    “殿下、王掌印派人来传信,说是兵马已经练成,庆陵已经收尾。”

    “三日后便可以随时等待殿下和万岁,以及百官大臣检阅。”

    “来了一个好消息啊……”朱由检闻言,站起来伸了一下懒腰,对锦衣卫道:

    “把消息送去乾清宫,告诉皇兄御马监的四卫一营,以及羽林三卫随时可以检阅。”

    “另外送完信后,叫承恩把多招募的人暂时调往各处民屯,别让百官看到他们。”

    “是……”锦衣卫闻言回礼,转身便离去了……

目录
新书推荐: 诸天莽荒:从上古真仙开始 穿越七零俏军嫂闷声发大财唐菀陆怀景 唐菀陆怀景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 斗罗:七杀惊绝世 道与天齐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 我用家谱考古 神霄剑修哥这苟王手握七剑成最强林枫苏慕白 穿越七零俏军嫂闷声发大财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