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三十章 国事艰难

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三十章 国事艰难(1/2)

目录

    “秋七月己酉朔,山西临县知县上疏,言大冰雹三日,种二尺余,大如鹅卵,伤稼,乞请蠲免。”

    “辛亥,平谷、遵化两县一同上疏,言两县遇蝗,全县绝收,乞请蠲免。”

    “八月戊丙戌,江西发大水,南昌、九江、南康三府受灾百姓不下十万,江西乞请蠲免。”

    “八月甲申,河南……”

    八月下旬,随着秋收即将到来,似乎就连老天都和大明过不去,十余府县连续遭灾,让本就情况不妙的大明朝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距离秋收只有不到十天了,因此在听完各省府县的乞请后,朱由检微微颌首:“都应了吧。”

    坐在承运殿的偏殿之中,朱由检对毕自严这样吩咐,并在吩咐完后交代道:“户部、锦衣卫、东厂三司派人核查是否属实。”

    “下官遵命……”毕自严作揖应下,朱由检也继续问道:

    “距离秋收只有十日,户部估计,今岁能收上多少田赋粮。”

    “户部……”见朱由检询问,毕自严思考片刻,然后才给出了一句估算的话:

    “今岁南方虽然遭遇洪涝、龙挂、大水,旱情,但好在都只是局部遇灾。”

    “粮秣重地的湖广并未受灾,四川在川东的百姓虽然也遇到了旱情,但规模并不大,除了有六县需要蠲免,四川其它府县都能正常缴纳赋税。”

    “因此,户部估计,今岁国朝能收上来的田赋粮,大概在九千五百余万石左右,比起前两年情况好上不少。”

    毕自严给今年的旱情做了一个评价,那就是规模很大,但威力不足。

    相比前两年那种赤地千里的恐怖旱情,今年的旱情倒是稍显普通了,最少老天赏脸,还给各个旱区在入秋前下了几场雨。

    “九千五百万石田赋粮,能调往灾区的有多少?”

    得知了田赋粮的规模后,朱由检坐在椅子上,一边用勺子吃“酥山”降温,一边炯炯有神的看着毕自严。

    面对朱由检带来的压力,毕自严不卑不亢的作揖:

    “眼下,国朝虽有十三条铁路,但能够通车的府县路段只占国朝三分之一的疆域。”

    “京辽铁路应该在年底修通,同时辽漠铁路和辽北铁路已经修抵亦东河城(长春),也就是国朝北疆已经有了一条初步勾连辽东、漠东、东海三省的铁路。”

    “不过,眼下三省尚且不能自给自足,对国朝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至于京西铁路、京嘉铁路、京陇铁路,分别修抵到宁夏、巩昌、汉中。”

    “这路上勾连的,是除北直隶外的山西、陕西、河西等西北三省。”

    “三省皆有旱情,按照去年的情况来看,河西应该是唯一能有结余田赋粮的行省,但规模不会很大,大约只有二百余万石。”

    “好在西南洪阁臣经营得当,早在天启九年便从昆明开始修建京陇铁路,因此云南境内的京陇铁路已经西抵陇川,北抵云南与四川边境。”

    “加上麓川境内的铁路已经从陇川修抵西海港,如果要走陆路,麓川大金沙江平原的粮食可以走铁路运往陇川,再换牛马车拉运前往永昌,用永昌铁路运抵长江后,换长江水运,将粮食运抵江南,走海运北上。”

    “这一条路,大约耗费时间两个月,火耗约三成左右。”

    “如果觉得多,那可以直接走海运,把大金沙江平原的粮食运往西海港,从西海港用轮船运回大明。”

    “这么一来,麓川的粮食能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运抵浙江宁波。”

    “交趾和旧港的情况,走海运最划算。”

    “按照云南、麓川、交趾、旧港四省布政司的汇报,今岁四省最少能产两亿四千万石米麦,除去田赋粮和四省百姓口粮,以及输送诸藩的海粮,四省能支援国朝的大概有九千万石。”

    毕自严将情况说了一半,但即便只说了一半,也让朱由检心里的石头落地大半。

    在不影响本省物价的情况下,四省能拿出九千万石米麦来支援大明,仅仅这些米麦就能救活最少两千万人。

    “京杭铁路和京广铁路,已经分别修抵湖广武昌、南直隶和州。”

    “湖广和南直隶的粮食也可以走铁路送往开封,由开封用牛马车再转送给陕西、山西。”

    “南直隶虽然遇到旱情,但今岁情况大抵还算不错,能自给自足,无须朝廷支援。”

    “至于四川和湖广的粮食,则是可以走湘江、嘉陵江、沱江、岷江、白马江等长江支流,将粮食运往湖广武昌,走铁路前往开封。”

    “四川和湖广,大概能在不拔高物价的情况下,支援地方一千七百万石。”

    “最后的两广、闽浙、江西和山东、瀛洲这些省份和琉球府的情况……”

    毕自严说着说着突然迟疑了起来,过了数秒后他看了一眼朱由检,才继续说道:

    “浙江本来就粮食不足,按照皇店的文册所载,浙江粮食每年缺口高达七千万石。”

    “江西虽然可以自给自足,但今年遭了灾,恐怕也需要调三千万石来能平抑地方粮价。”

    “眼下,两广和福建、琉球府、山东、瀛洲这五省一府只能拿出六千万石。”

    “加上北直隶和河南的民粮,总的来说,国朝可调动的民粮在两亿石左右,加上田赋粮便是两亿九千五百万石。”

    “但在路上的火耗大概有两成,能调动到地方上的只有两亿三千万石。”

    “在先满足江南之地的情况下,国朝需要拿出一亿三千万石拨发江西、浙江,所以能用的还有一亿石……”

    毕自严说完,整个承运殿内寂寂无声,朱由检更是沉默的吃着“酥山”,一句话也没有开口说出。

    前面的好心情在浙江、江西两省的粮食缺口出现后而荡然无存。

    望着朱由检的模样,毕自严不清楚朱由检为什么情绪不好,他忍不住安慰道:“殿下,一亿石已经不少了。”

    “今岁东北四省只需要两千万石平抑粮,山西、河南、陕西只需要五千万石平抑粮。”

    “距离国朝的国力极限还有三千万石的距离,实乃幸事……”

    毕自严说着自己眼中的大明情况,不仅仅是他,便是连角落处理政务的王承恩,曹化淳也觉得情况不错。

    可问题在于,他们只看到了眼下,而朱由检看到了未来。

    他在想,如果江南三省爆发旱情,除了水田之外的田地毫无产出,那大明需要面对多么庞大的一个粮食缺口。

    按照黄册统计的三省七千四百万人来看,这些人即便有鱼虾肉食,全年最少也要吃三石粮食。

    这样推算下来,三省最少得吃两亿三千万石米麦,而三省的水田规模仅有不到五千万亩,哪怕亩产两石,也只能提供一亿石,剩下还有一亿三千万石的缺口。

    如果这批粮食从外面运输而来,算上火耗,那缺口能达到一亿五千、乃至一亿六千万石。

    这么一看,朱由检也就不奇怪历史上北方旱情稍微减退,但农民却仍然吃不上饭了。

    北方旱情减退的同时,南方旱情加重,而三省人口又占据大明近半人口,三省供应不上粮食,就只能吃四川、湖广、两广和福建的粮食。

    这些省份的粮食本该输送北方来平抑粮价,但眼下都被吃完了,那北方的百姓自然只能饿着肚子了。

    江南百姓有银子,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买粮,只要他们饿肚子,整个大明朝的粮价都得上涨。

    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即便朱由检想迁移,实际上也是有心无力。

    按照迁移粮一人十石,每人发最少十亩田地来说,想要把三省人口迁走,哪怕只迁移一半人口,朱由检都得拿出接近四亿亩耕地和四亿石米麦。

    在全世界耕地都不超过三十亿亩的情况下,朱由检从哪里去抢这四亿亩耕地。

    用机械开发是不错,但时间上已经不允许朱由检这么做了。

    明年……明年长江以南的江南之地就会成为旱情的重灾区。

    在历史上,江南三省米价一度上涨到一两六钱每石,可见旱情严重程度。

    历史上的崇祯朝,并非不是江南不肯给北京送去钱粮,而是江南不是大水就是洪涝,根本拿不出多少钱粮去接济北方。

    这一点从张献忠等人都打到凤阳,结果转头又跑去河南、湖广、四川、陕西就不难看出。

    北方灾情不断,南方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湖广和四川、河南依旧还算富硕,所以张献忠、李自成他们一直在这几个省流窜,哪怕有机会去江南也没有去。

    直到崇祯十七年大旱结束,李自成才准备去攻打南京,结果被阿济格带兵追上击败。

    江南的情况如此糟糕,以至于朱由检都不知道怎么来着手这块地方。

    更要命的是,如果他没记错,在江南遭遇旱情的情况下,北方也在遭遇旱情,并且烈度比今年还要严重。

    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检已经放弃让百姓吃饱的打算了,只要能让他们活着,便已经是朱由检能做到的最好安排。

    因此,在“酥山”见底的同时,朱由检也放下了勺子,抬头与毕自严对视,并说道:

    “今年的粮食虽然足够,但要防患于未然。”

    “粮价上涨也是无可奈何,着我令旨,调四川、湖广、河西、北直隶、山东民粮、官粮平抑陕西、山西。”

    “瀛洲、两广、琉球府民粮、官粮平抑东北四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七零小妻被撩腹黑军官红眼失控于向念程景默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人在不良人,重生开始争霸天下! 七零小妻被撩腹黑军官红眼失控于向念程景默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七零小妻被撩腹黑军官红眼失控 海贼之传奇家族 盘龙之亡灵主宰 华娱从带资进组开始 邪神招募,开局召唤奈亚为仆 官路浮沉 徒儿你快下山吧师父顶不住了李成王雨寒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