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1805 > 第六零一章 大公二十年的档案册

第六零一章 大公二十年的档案册(2/2)

目录

结果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商业效果,成了大人小孩都爱玩的东西。

大量的民间投资者开始注册开设半导体产业的工厂。

“幻想模拟”类商行,也就是游戏开发类的商行也迅速出现了一大堆。

大公十五年。

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一百一十纳米。

新产业集团在这年推出了新的个人计算机。

采用第四代六十四位处理器,使用一百五十纳米工艺制造。

其他所有参数相比两年前的第一代全部翻倍,但是同样保持五百银钞的售价。

原有的旧产品,以及新开发的相同规格的新产品,售价降到到三百银钞。

皇室财团、大明财团生产的个人计算机上市,也卖同样的价格。

声称与新产业集团的产品具有相同规格且可以互相兼容。

有人体验和测试后发现,确实没有明显区别。

大明陆军与大明海军共同负责,启动了大明天下互联光缆建设工程。

整个工程分成两大部分,海军负责主干海底光缆铺设,陆军负责地面光缆建设。

大明空军完成了假月通讯工程的所有技术实验和验证,开始正式部署正式的通讯假月。

具有最基本的通讯功能的手机开始在核心城市的民间试点销售。

第一代手机只有一款,固定售价为一百银钞。

手机也是通讯设备,所以同样要实名登记,与个人身份编号绑定。

个人身份编号就是电话号码,购机的时候可以直接激活使用。

由于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明的民用手机诞生出来就有颇为成熟小巧的外观。

前世的“大哥大”那种尺寸和规模,只在朝廷和军队内部早期使用过。

随时随地都能与远方的人说话,不受固定电话线限制的通讯设备,对于特定人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比如说商人、工厂的东家、掌柜和经理们。

他们是确实需要这是设备,可以随时联络和处理自己的事务。

一百银钞对于他们而言也基本不算什么成本。

所以试点销售非常的成功。

很多没有买到的人,也不断地询问什么时候能放第二批,在民间的讨论也非常的高。

热度几乎要压过正在推广的计算机了。

不过这时候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跟个人计算机在功能上没有明显重合点。

所以手机开始试点运营对计算机行业的影响比较低。

大公十六年。

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八十五纳米。

第六代六十四位处理器设计完成,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代双核处理器,启用了专门代号“双”。

运行频率提升到了每秒六亿次,理论计算速度突破了每秒一百亿。

单颗内存颗粒容量提升到了一亿字,也就是256mb,内存条频率达到了每秒两亿次。

大明朝廷正式启动了电子化办公升级,从中央衙署各部开始全面部署个人计算机。

同时启动文献资料电子化工程,将旧有的各种纸质经典和档案录入计算机系统,形成电子档案。

此时的电子相机和扫描仪像素已经提升到了千万级,足够将所有的书籍文字拍摄扫描的清清楚楚了。

移动通讯网络规模扩大,手机的销售数量也在增加。

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买到了手机。

一百银钞这个价格也是颇为特殊的,就算是普通工人攒两个月工钱也能买得起。

所以实际的销售范围根本不限于那些需求最强烈的人群。

实际销售速度只受限于网络建设速度。

大公十七年

大明空军完成了载人航天实验。

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六十四纳米。

双核处理器频率首次超过十亿。

四大产业集团开始销售双核个人计算机,上市价格仍然按照传统顶级计算机的传统定为五百银钞。

但是大明朝廷办公电子化的巨大需求和订单推动,让计算机硬件的成本被迅速摊薄了。

前几年入场的大量的民间厂商开始发布他们的各种简单功能性产品。

虽然大部分产品都异常简陋,但是能够实现某种专门的功能,同时成本也确实非常低廉。

产业内的次要的功能性设备的价格直线下降。

双核计算机中的最顶级款式,很快就落到了三百银钞以内。

民间厂商入场之后,散件组装的方式也开始出现。

有人发现,只买“官厂”的处理器、账表、显卡等核心配件,其他功能部件都用民间厂商的“垃圾”。

这样最低只要一百银钞就能搞出“双核神机”。

官厂顶级成品整机的价格也随着继续下跌到了两百银钞附近。

大公十八年

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四十五纳米。

第二代双核处理器设计完成,频率极限直接跳到了二十亿,计算速度也提升到了每秒两百亿次

四核处理器设计完成,频率同样摸到了二十亿,理论计算速度相比双核翻倍达到了四百亿次。

大明核心城市衙门基本都装上了办公计算机,继续向更大的规模和更低级的部门扩展。

散件组装的价格下探到了一百银钞以内,性能却还随着工艺提升而上升了。

移动通讯网络扩展到所有省城,以及比较富裕的大型府城,手机销量也在持续上升。

大公十九年。

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三十二纳米。

四核处理器的计算机开始在民间销售,官厂高端整机价格拉到了三百银钞。

而双核机则再次大幅度下跌,官厂高端机也稳不住两百银钞了。

旧处理器和低端机机型更是降到了一百银钞出头。

散件组装机的价格也同时继续下探,几十银钞的产品开始在各种地方出现。

普通大明工人一个月的工钱就能买到一台功能不错的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真正开始在大明民间全面普及。

相应的,只火爆了短短几年的计算机厅、互联网厅,热度都开始逐步消退了。

不过大明的计算机厅由于管理和审批严格,本来就不是前世的低端网吧的模式。

所以也没有和前世的网吧那样扩散的到处都是。

经营模式从一开始就相对比较正经,可以看做是类似前世网咖的模式。

他们以后还有不算太小的生存空间。

不至于直接倒闭。

移动通讯网络覆盖了绝大部分府城,以及部分规模比较大的郊区州县。

大公二十年。

大明完成了太空行走实验。

半导体工艺制程提升到了二十四纳米。

四大产业集团的实验室设计出了八核处理器。

处理器频率突破了三十亿,每秒计算速度达到了一千亿。

大明海军和陆军终于完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讯光缆建设。

遍布全球的八组主干光缆,每一条的理论数据带宽上限都是一亿字。

也就是每秒钟可以传输一亿个汉字。

相当于朱靖垣前世的16tbps带宽,八条总共128tbps。

按照下载速度算是每秒2tb,八条总共就是16tb。

单条光纤的带宽,达到了朱靖垣前世2010年附近的水平,全部加起来接近2020年代的通讯能力。

陆地上的主干通讯光缆有同样的标准,陆地和海上的支线链路带宽同步降级。

不过这些数据是设计理论极限值,需要继续完善和升级通讯设备,才能在未来几年逐步完全发挥出来。

在这样的基础上,大明的全部互联网线路,都在同一个统一的系统内。

受同一个管理的体系管辖,对全体用户相对均衡的分配。

除了互联网中心和相关实验室,以及有特殊需求的中央衙署,有比较特殊的权限。

其他地方不会出现一部分普通用户已经普及千兆光纤了,而另一个地方的用户可能还在用60k电话线情况。

也就是说总体上的带宽浪费要比朱靖垣前世小得多。

在铺设主干光纤的过程中,大明在所有的乡镇级以上居民点,也已经全部接入了整个大明互联网。

朝廷也已经所有的官方机构部分普及了计算机办公。

最低标准是每个机构和部门至少有一台连接上互联网的计算机。

能够随时接受上级和其他部门发来的通知,随时与上级和其他部门交换数据。

铺设全球高速互联网的直接目的和驱动力,就是增强大明中央朝廷和地方衙门和藩国的联系。

有了这种级别的互联网,所有朝廷管辖的机构都能够方便的联络到。

关键是都能够直接传输文件数据。

将全球的各种基本档案逐步纳入统一的数据系统。

普及办公计算机的目的也是相同的。

有了日常办公计算机和互联网,大明朝廷各级衙门的管理能力和办公效率,都会出现跨越式的提升。

是这种来自整个朝廷的庞大需求,足够推动完成全球互联网建设。

所有朝廷机构普及计算机的恐怖需求,也将个人计算机的研发成本迅速的摊薄了。

直接达到了普通人也能够接受的程度。

再加上目前建成的光纤互联网的带宽对办公而言是有巨大余量的。

因而对民间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普及也同步展开了。

全球主干光纤网络建成的同时,移动通讯网络也部署到了相似的范围。

因为移动通讯网络的主干网络,和互联网用的是相同线路,只是要建设更多的地面铁塔基站。

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覆盖,带宽并不是最重要的。

以现在建成的互联网贷款,如果只是提供gsm时代的速度,足够承载数以亿计的手机入网。

因此,大明朝廷在进门全面放开了手机销售和入网的数量限制。

并且对民间厂商开放了生产手机的许可。

可以预见的是,手机价格会在未来几年迅速下降,普及速度会比前世快很多。

朱靖垣已经五十岁了,直接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基本上都是在看验收报告,或者是看规划报告和申请,又或者是在某些特殊问题上提出个性化要求。

只要少数几个产业,朱靖垣还会因为兴趣或者重视,直接插手具体的产业规划。

朱靖垣最关心的就是半导体产业了。

在过去的十年里面,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十年前,朱靖垣验收的那台超级计算机,现在已经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古董。

由于朱靖垣的干涉,同时不计成本的前期投入研发,大明的半导体和互联网产业憋了很大一口气。

产业全面铺开就在这短短十年时间里面,而且前几年还集中在大城市和战略要点城市。

大部分其他普通城市的普通人,第一次接触家用计算机的时候,处理器就已经是65纳米制程了。

已经达到类似酷睿双核的级别了。

短短几年之后,制程又迅速升级到了32纳米,处理器已经达到第一代酷睿i系列的水平了。

除了互联网实验室以外的所有大明人,第一次正式接入互联网的时候,就直接是光纤通到住宅楼里面,然后用双绞线直接入户的方式了。

带宽起步就是一百万字,相当于前世的二十兆宽带。

之后的几年里面,随着上层设备和线路不断升级,这个带宽也在不断地向上扩充。

到大公二十年全球主干光纤建设完成,城镇宽带来到了千万字的档次,相当于前世的两百兆宽带。

这还是为了保障朝廷办公需求,为了保障移动通讯网络的需求,划出了大量的专用带宽。

如果完全放开限制的话,足够让普通人达到前世的千兆宽带的水平。

大明的带宽数字表示方法,默认是带着“字”的单位的。

带宽的数字与下载速度的最大数字一致。

不会出现开通了两百兆宽带,实际下载速度却只有二十多兆,这种让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情况。

那是因为那个“兆”不是一个“单位”,兆其实本意是“百万”,本身只是一个数字。

根本就不是个、块、元这种正常的单位。

在神州人的习惯中,“两百兆”这种说法,看着似乎有一个“单位”,实际上根本没有。

两百兆宽带,正确的完整说法,应该是“两百兆比特”宽带。

二十五兆下载速度,完整的说法是“二十五兆字节”的速度。

一个字节等于八个比特,所以二十五兆字节的下载速度,正好可以换算成两百兆比特的带宽。

前世的计算机数据单位本来就非常混乱,同样是mb大小写可能是不同单位。

从业人员又带着把产品数字往大了说的潜意识。

“200兆比特”这种说法,不符合神州普通人的日常习惯,最终就省略了比特只说兆这个数字。

然后就形成了带宽和数据量误会的传统。

大明这边,没有k、m、g、t这种数字单位,直接使用传统的万、亿、兆、京的数字表示法。

数字后面不带单位的话,很多时候就是会被普通人问,单位是什么。

大明的比特对应的是爻数,对应字节的是字卦,是看上去和说起来都完全不同的两个单位。

只要写出来和说出来就不会错。

朱靖垣带着前世的记忆去看,也许稍微有点奇怪和别扭。

但是这其实与美利坚人看他们的计算机参数的感觉非常类似,甚至可能比他们更加的清晰。

因为mb不是millionbyte,而是megabyte,是直接从公制单位符号中拿出来的。

关键是,公制单位中mega是1000x1000,而计算机的mb却是1024x1024。

与此同时,还有小bit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大byte表示八个一组的二进制数。

再加上硬盘和内存以及不同操作系统的区别,最终整出了mb、mb、mib三种看上去非常类似,但是意义却有明显差异的符号。

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找个不同的字母明确区分开。

非专业到的文章之中,通常不会注意区分这三种单位的区别,具体是哪一个经常是要靠猜的。

总而言之就透着一个混乱。

大明人现在的“一万字”就是能存储或者同时传输一万个汉字。

一万爻才是记录一万个二进制位。

清晰明快。

目录
新书推荐: 我在都市卖妖肉 农女多娇媚 曲轻歌谢尘暄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曲轻歌谢尘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曲轻歌谢尘暄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大夏摄政王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曲轻歌谢尘暄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 废太子在年代文吃瓜看戏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返回顶部 //